I130親屬移民簽證通過心得:要有心理準備,這無疑是場馬拉松(中)
記得小時候,曾經跟母親央求過:「媽媽,我將來也想要留學。」勞工階級的家庭沒有做夢的權利,母親那時感到壓力很大,我再無留學夢。直到一位摯友狠狠地敲醒我:「妳可以更認真唸書,妳可以考取公費或獎學金,為什麼要將人可以努力的極致,推給原生家庭不夠好。」
如今,跟先生兩年沒有見面了。我們這段時間都在等待簽證。仔細想想那時候會答應求婚,很大的部分不全然是愛,婚姻是挑選夥伴,利益終有考量,我總認為這樣的自己心機很深,來到美國才明白任何想要在此立足腳跟之人,「關係」本身就是場投資,伴侶更甚因為隨著學歷,才能有體面的事業,才能有相應的收入。大多數人不活在純粹的愛當中,人站在磅秤上,都得墊墊斤兩,只是在這能把話說開,挑戰就在面前,相較臺灣更痛快且直觀。
在申請I130階段,我們學到的教訓大概是「有些錢不能省。」起初先生自行申請一切作業,我們說不清楚哪個環節出錯,於是收到I824—人稱「黑洞簽證」讓人補件,加上付費,但仍然會等到天荒地老,沒完沒了。我再三跟先生強調美國公民不需要簽署I824,這代表申請文件有謬誤,這筆費用無需支出,得趕緊找律師處理。就這麼1500美金律師費的「省下來」,時間卻延宕多了「一年」。
I130確實可以自己填表申請的,但面對海量的文件與細節,稍有疏漏都有可能等得莫名其妙。未料,律師一詢問,移民局回應根本沒收到文件。我在臺灣都快以為這場婚姻是詐騙。只是我們剛辦完全臺首場劇場婚禮「春江花月夜」三十幾桌與記者都關注的程度,若真是詐騙也無需把自己放在新聞頭條。
全臺首場劇場婚禮《春江花月夜》,這是我公公最喜歡的詩作,大概也是這場策展以後,他對媳婦略有改觀,成為全家人美好的回憶之一。|臺北希爾頓飯店
我先生像瘋了般寫下整整七頁妻子為何需要到美國。律師團隊開始重新運作,看文件卡在哪裡,最終我們等上三年。終於來到臨行前,我整整發胖十五公斤。那是壓力,倒不是擔心第三者,而是我們情況特殊,婚姻殺手從來就不是等一方跟誰上了床,才叫感情有問題。我們最大的婚姻危機是「公媳關係」。
我婆婆是個明白人,雖一生家庭主婦,卻也在退休後求取大學,彌補上個世代的遺憾。公公世代書香世家,從我嫁進去就喜歡泡茶、寫書法、攬書閱讀。因為小女兒在法國,兒子在美國,獨留大女兒在臺灣,公公愛女心切,尚未練習真正的放手,導致我在這家中戰戰兢兢,直到搬出來,心理醫生才告訴我:「沒有人不喜歡妳,但是他們肯定無法很喜歡妳,因為他們無法同化自己的媳婦,變成跟他們一樣的人。」
這是再傳統不過的家庭。同化不了,便大做文章,姑姑阿姨都上陣,我在某年過年前黯然離場。這件事情帶給我的衝擊很大,因為遠距離的橫溝,讓先生不辨是非站在家人一方,我從來沒有想過講好的夥伴,轉身給妳爆頭這樣的下場。電話裡叫囂怒罵,就在我生日當晚的12:00整,等來的不是一句生日快樂,而是「我忍妳很久了」。於是,我成了逆媳,我也突然明白如果自身不強大,那先生站哪邊終究是權衡考量而已。
I130親屬移民簽證,對我而言,真正的通過不是拿到綠卡。是如果你要人生綠燈暢行,內心真正通過是出世而不入世,背棄感受不足為提,看準目標往前走才是真諦。他忍了我很久,那我呢,能不能夠為了帶給母親更好的生活,影響周圍更有影響力的人,忍過自尊這道閘門,就把頭放在那,任由上面晃著虛妄的刀。
所以,出發時,先生想兌換機票給我。我只是笑笑,拿出這十多年的一些累積,讓自己兌換來張頭等艙。我心想著要對自己很好很好,我還要帶著酪梨前進美國。我也有父親,如果他在也肯定偏心,所以我不怪誰,但我也不會去刻意原諒誰。因為原諒別人就是傷害我自己,至少現在是。
那時,USCIS寄來面試通知,美國在台協會當前,我把所有資料帶了。我認為在這場面試,對方反覆要去確認真正結婚多久?因為延宕三年也帶來一個好處,如果伴侶是選擇在美國以外地區等待,超過兩年的婚姻是十年的綠卡,而非兩年綠卡。再來,不需要多話,這大概是我聽到多數成功經驗的重點提醒,確實面試官問什麼,答什麼,不編謊話,你不多說也就成不了謊話。
面試時,我是被退件的,因為少帶一份中文戶籍謄本。補件不能人到現場,必須是郵局寄送(補件+護照),蓋戳印的。十天左右,護照寄了回來,上面已出現Visa,以及訂好的出國期限,我是5月14號以前,計算方式是從你去健康檢查開始來推算六個月,所以有些朋友一收到面試通知馬上就去檢查,就是怕面試當天還缺結果,耽擱與親友見面時間。
我則是早就沒有感覺。
願意去美國,還是小學同學勸慰:「去給他一次機會,人到美國再說,也不枉等這些年。」
對於那些告訴我:「妳要珍惜,不是誰都可以拿綠卡,若不是妳公婆妳先生…」
嘿,是我得放下所有的一切與成就,陪他在美國重新開始好嗎?